返回

三国:卧龙嗣子,我的岳父是关公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202章 诸葛父子控全局,曹丕夜半惊坐起(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关中,拿下长安城。”

    若是没有平陇右的经验,诸葛亮绝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。

    “王刺史,劳烦你向各郡的豪族巨室征用船只,只要肯提供,该许诺就许诺。”

    自古这离间计,就屡试不爽。

    姜维仔细揣摩了刘备亲征的战前规划,道:“伯松准备如何行事?”

    “倘若刘备引兵郿县,就意味着刘备准备速战速决,镇西将军可亲自引兵去郿县助阵,只要刘备拿不下郿县,他就会粮尽而走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与我,用兵的方法不同。”

    诸葛乔对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支持的,虽然很悬危,但不是绝对会败。

    “若得知陛下亲征关中,曹丕极有可能会兵指上庸,牵制上庸和荆州方面的兵马。”

    而是这四人走的子午谷,压根就称不上奇谋。

    “刘备亲征关中,还得提防荆州的关羽也趁机北上。”

    司马懿的心态不似曹丕这般急躁,沉稳的献策。

    昔日。

    虽说有些疑惑,但郭照还是唤醒了曹丕。

    见曹丕开口就怀疑曹彰,司马懿不由暗叹。

    这事是必须要禀报给曹丕的。

    司马懿细细的将应对之策道出。

    “魏延又是陛下教出来的,魏延要请战,陛下是不会拒绝的。”

    倘若曹彰反了,曹丕得立即调兵去缉拿曹彰。

    听到刘备要亲征,黄忠那双虎眼瞬间多了精光:“伯松,陛下亲征,老夫岂不是也能去长安了?”

    司马懿目光不变:“陛下,非常之时,行非常之事。”

    可这《伐魏诏》却是直白的说曹丕是刘协的儿子辈了。

    因为这四人,都是带的数万兵马的主力军!

    “没异心就好!”曹丕松了一口气:“不是曹彰的事,莫非是刘备的事?刘备又让诸葛亮来打关中了吗?”

    不论是公孙瓒袁术袁绍,还是曹操和刘备,都犯了相同的错误,在势力巅峰的时候遭遇大败。

    若有不服想叛乱或生事的,那五部无当飞军的刀口可不会认人。

    诸葛乔简单的将游击战术以及离间潘濬等部署告知诸葛亮。

    “我料其会屯兵五丈原,将五丈原作为囤粮之地。”

    不说两人成就得有多高,起码得兄友弟恭,而不是相互猜疑算计。

    “曹丕在关中、洛阳和南阳都部署了重兵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樊城已毁,襄阳难夺。陛下可遣将入上庸,以牵制刘备在上庸和荆州的兵马。”

    “镇西将军去关中的时间太短,难以真正的令诸将信服,众将对击退刘备也没有多少的信心。”

    司马懿见曹丕还在纠结,再劝谏道:“陛下,当前应以大局为重。”

    在提及蒋琬时,诸葛亮也不由叹息:“蒋公琰乃社稷之器,只可惜受到了潘濬的牵连。”

    如今。

    入城后,司马懿直奔皇宫。

    而有了陇右亲自统兵的经验,诸葛亮对统兵布阵上有了更清晰的认知,这是跟奇谋决策截然不同的概念。

    诸葛亮见诸葛乔到来,遂令诸葛乔入内坐下。

    刘备若是胜了,那就是势如破竹之势。

    曹丕若迁都,刘备就能还于旧都。

    诸葛乔依旧是同样的态度。

    诸葛乔已经将游击战术的核心告诉了魏延,又在成都说服了蒋琬,将潘濬的底细给扒了个底朝天。

    诸葛乔理解诸葛亮的担心。

    后世曹真子午谷、高迎祥子午谷、司马勋子午谷、王耀武子午谷,这四人皆失败,并非是子午谷不能用奇谋。

    司马懿不再迟疑,引了几个亲卫就往洛阳而走。

    “曹操虽然死了,但曹操麾下有不少能人尚在,倘若针对陛下用诱敌示弱之计,恐有意外。”

    曹丕为了稳定朝野,采纳太尉贾诩的计策,慰问了很多将军。

    韩信为什么是军神?

    以诸葛乔目前在陇右的威望,谁敢在这个时候生事,抄家流放都只是轻的。

    “汉中到关中,运粮困难。”

    “这二十万石粮米在路上虽然会有消耗,但足够陛下在关中跟曹彰打一场大战了。”

    霍弋看向黄忠,却是下意识的握紧了拳头,欲言又止。

    司马懿暗暗再叹,凝声道:“陛下,不是诸葛亮来打关中,是刘备亲征了。”

    “仅以关中新练之兵,恐怕难以抵挡刘备。”

    黄忠的人生终点,不在成都,而在长安!

    汉中大捷斩夏侯渊、襄樊大捷擒于禁、陇右大捷擒孟达,再来个关中大捷,曹丕就得考虑迁都了。

    诸葛亮沉吟片刻:“我明白了,上庸和荆州方面交给我,关中就交给伯松策应了。”

    四五.三二.八五.二四四

    曹丕本就是迫于孟达战败被擒的压力才让太医救治于禁,这心底是很不满于

第202章 诸葛父子控全局,曹丕夜半惊坐起((2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